《奥斯陆协议》换来巴以和平握手言和不让橄榄枝再一次落下

发布时间: 2024-03-10 02:51:31 | 作者: 婚姻咨询|

  1993年9月13日,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注视下,一位以色列老者和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,在白宫签署了震惊世界的《奥斯陆协议》,这是中东和平进程中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步。该协议预示着,巴以双方愿意握手言和,终止无休止的战争,上千万人不必再提心吊胆的过日子。

  以色列老者在签约现场动情的说道,“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血和泪已经流够了,我们无意报复,对你们也不怀恨在心,我们和你们一样,都是正常的人,我们想建造房屋,种植树木,谈情说爱,与你们一起生活。今天我们正给和平一次机会,当我们大家可以说‘永别了!武器’的那一天,和平的日子就来了。”

  和卡特那种天生就不喜欢暴力的和平主义者不同,拉宾曾认为,武力能解决一切问题,只要将对方打服,那双方就不存在分歧。

  中年时期的拉宾,是个作风强硬的军人,他发起过第三次中东战争,给阿拉伯国家带来毁灭性打击。但在历经数十年炮火的洗礼后,他又转变想法,用自己的后半生推动中东的和平。耐心看完拉宾的一生,你会有许多收获。

  1922年3月1日,拉宾出生于耶路撒冷,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正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,再加上他的母亲是犹太地下组织的领导人,幼年的拉宾经常听父母讲述殖民者的大缺大德,这让他从小就对英国没什么好感,吃饭、睡觉、恨大英就是他每天的日常。

  在学生时期,拉宾是个既沉默寡言又十分聪明的人。他于1937年考入卡杜里高级农校,并获得头等奖学金,这让他成为父母眼中的骄傲。

  1940年,拉宾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,校长认为这个年轻人日后必成大器,给了他去美国深造的机会。这本来是一件天大的好事,只可惜1940年不是什么好年份,二战的硝烟弥漫在世界的各个角落。

  拉宾是6月15号毕业的,法国是6月22号投降的,他惊讶于纳粹竟能让法国如此迅速的投降,那德国的战斗力必然十分强悍,照这个趋势下去,整个欧洲都会沦陷,况且纳粹专抓犹太人,种族都快没了还上啥学。

  因此他毅然放弃学业,选择投身反法西斯斗争。拉宾选择加入自卫武装——帕尔马契,这支部队是犹太人的王牌,被誉为精锐中的精锐。

  在战争中,拉宾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天赋,他的战术建议和战略眼光远超同仁。在叙利亚,他仅用半天时间,就指挥部队切断了维希法国军队的全部电话线,使其因失去彼此间的联系,而被盟军痛击。

  因出色的表现,拉宾被火箭提拔,21岁被任命为排长,而当时帕尔马契仅有9个作战排。拉宾23岁升任副营长,25岁成为帕尔马契副司令兼作战部长。上级对这个作战勇猛且足智多谋的小伙子十分器重,许多高级军官也常来征求他的意见,这里面就包括后来的以色列国父古里安和国防部长达扬。

  二战结束后,出于对犹太人遭到大屠杀的同情,慢慢的变多的国家支持他们独立建国。

  1947年11月,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,将巴勒斯坦分为两个国家,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57%和43%的领土,耶路撒冷则由联合国管理,以免双方产生冲突。

  好端端端要把自己的土地拿出一大半分给别人,这是阿拉伯国家所不能接受的。他们针对犹太人的建筑、商店以及住宅区,开展了为期三天的,使整个巴勒斯坦地区陷入动荡。

  1948年5月14日,以色列在炮火中建国。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无视自己警告的行为彻底愤怒了,他们采取了更激进的行动。

  15日凌晨,埃及、约旦、伊拉克、叙利亚和黎巴嫩同时进攻以色列,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。26岁的拉宾被任命为旅长,前往耶路撒冷作战。在战斗中,拉宾表现突出,一路率军打到西奈半岛,迫使埃及停战议和。

  战争结束后,拉宾升任总参谋长,中将军衔,进入以色列核心领导层。凭借战功走上权力巅峰的拉宾,对武力的作用深信不疑。他觉得阿拉伯人虽然排斥以色列,但只要手里有枪,把敌人的肉体消灭,他们就发不出抗议的声音,以色列也将迎来和平。

  虽然历经1948年和1956年的两次中东战争,但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仍没解决,而且还在进一步加剧。

  1964年5月,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耶路撒冷成立,直接威胁以色列的本土安全。除此之外,1967年5月23日,埃及总统纳赛尔下令关闭以色列的重要出海口——蒂朗海峡,直接掐住以色列的脖子。

  拉宾认为战争不可避免,他先是派兵轰炸约旦,让阿拉伯国家放弃了约旦河改造计划,随后又决定先发制人,快速消灭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力量。

  古里安对拉宾的想法极为不满,严肃的对他说道,“贸然开战会把国家拖入深渊。”

  拉宾的朋友们也不赞同他再次发起战争,中东的百姓已经够苦了,以色列经不起一次又一次的战争。

  上级和朋友们的一致反对让拉宾不能理解,他打仗就为了和平,为什么别人不赞同,难道真是自己错了?当时的拉宾还无法想出答案,他坚定的认为,只要自己仗打的足够好,以色列就会拥有长久的和平。

  1967年6月5日,以色列出动了包括教练机在内的全部空军,对25个阿拉伯国家的空军基地展开袭击,第三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。

  在这次轰炸行动中,以色列共击毁飞机451架,其中埃及损失飞机336架,叙利亚损失飞机60架,约旦损失飞机29架,伊拉克损失飞机25架。整个阿拉伯空军近乎全灭,而以色列只损失了26架飞机。

  失去空军支持的阿拉伯陆军,无力抵抗以色列的进攻,被打得节节败退,无奈之下,他们只得选择停战。

  拉宾策划的这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,仅用六天时间就占领西奈半岛、戈兰高地以及圣城耶路撒冷,共获得65000平方公里土地,这相当于以色列本土面积的三倍。

  更重要的是,这场战争打散了整个阿拉伯联盟,埃及、约旦、叙利亚彼此之间开始疏远,不再像之前那般团结。

  第三次中东战争所取得的重大战果,让拉宾成为以色列的民族英雄,被誉为国民精神的象征。拉宾对战争的作用更加认可。

  但这次战争遭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谴责,以色列在人心中的形象,由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,国际社会上反对以色列的声音逐渐增多。而且战争引起了至今仍困扰以色列的领土问题,成了后来巴以冲突、埃以冲突、叙以冲突的导火索。

  1968年2月,拉宾就任以色列驻美国大使。他认为以色列取得多次战争胜利的最终的原因在于武器足够先进。他成功说服美国总统尼克松,让以色列获得了大量先进的战斗机、轰炸机以及坦克。

  但拉宾发现尼克松并不愿意无条件支持以色列,美国要求以色列把土地还给阿拉伯人。拉宾对此坚决反对,自己拼了命才得到的土地为何需要还?

  他利用苏联支持埃及这一点大做文章,让美国转变态度,同意支持以色列不再提交还领土问题。

  1973年,拉宾回到以色列,被任命为劳工部长。同年10月,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,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。虽然最后以色列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,但在战争中出现严重失误,让总理梅厄夫人引咎辞职。

  拉宾看准机会参加竞选,并于1974年6月3日上台,成为以色列总理。在拉宾上任的同一年,巴勒斯坦总司令阿拉法特出席联合国会议。在会上他深情地说道,“今天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,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。”

  受阿拉法特发言影响,国际上涌起了一股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思潮。拉宾也曾与埃及签订西奈临时条约,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推动了中东的和平,但他仍把战争当作处理问题的主要手段。

  在拉宾的主导下,以色列军费开支逐年走高,武器装备数量达到历史上最新的记录。截至1977年,以色列自行火炮数增加一倍,装甲运兵车数增加七倍。天价的军费开支让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,以色列经济情况急剧恶化,国内反对他的声音越来越多。

  最要命的事发生在1977年3月,以色列新闻媒体报道,拉宾的妻子在美国有2000美元的存款,虽然钱数不多,但还是在国内掀起轩然,反对党把他形容为以色列的“水门事件”。在种种坏因的影响下,拉宾于同年4月7日宣布辞职。

  下台后的拉宾仍然相信战争的作用,但1978年发生的一件事让他的想法产生了些许改变。

  1978年9月17日,在美国总统卡特的斡旋下,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签署了《戴维营协议》,并且这一协议真的给中东带来了和平。

  拉宾猛地发现,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不一定要对抗,还可以对话,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去所坚持的道路,究竟是不是对的?

  1984年,拉宾重返权力核心,出任国防部长,这一年他62岁,距离他出任总理已逝去十年。拉宾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发生的一件大事让他有了根本性转变。

  1987年12月9日,一辆犹太人的卡车闯入加沙地区的难民营,故意压死四名巴勒斯坦人。这一行为让巴勒斯坦民众彻底愤怒了,他们走上街头,采取罢工的方式向以色列政府展开抗议。可拉宾却实施铁拳政策,武力巴勒斯坦起义,1775名巴勒斯坦平民被以色列警察射杀,重伤者更是无法统计。

  巴勒斯坦也展开反击,报复性行动不断发生,几乎每天都有以色列人民因此而死。

  拉宾19岁就参加战争,他可以坦然的面对死亡,但以色列百姓不行,在目睹了无数家庭因失去亲人而万念俱灰后,拉宾陷入了沉默。他发现巴勒斯坦人根本就不怕死,只要他们还没有正真获得公正的待遇,他们的抗争就不会停止,一批人死光了,另一批人就会补上来。

  阿拉伯的人口远超以色列,以色列可以赢一次、两次、三次,但只要输一次就是灭顶之灾。拉宾终于意识到,阿拉伯人是无法用暴力征服的,和谈才是处理问题的唯一出路。

  从此以后,拉宾变成了一个和平主义者,致力于用谈判的方式解决中东问题,一个深受阿拉伯人尊敬的以色列人诞生了。

返回列表
+ 微信号:wzh47381484